C.V. mail
 

再繪無人知曉的歷史 李立中「夜間飛行-台灣空戰記事 終章」
文/嚴瀟瀟

「這是一塊無人知曉、藏匿住的天空,像一片充滿幸福島嶼的港灣。」
— 安東尼.聖修伯里《夜間飛行》

或許很難說清曾北漂十幾年的李立中,與鴿子的緊密聯繫究竟緣起何時。儘管可以明確的事,賽鴿的歸巢本能深刻激發起他個人情感中的歸鄉情結,並且在回到台南後進一步投入賽鴿文化研究、鴿子馴養等實踐與知識梳理,由此厚積薄發而生成的一系列作品,成為圍繞「人—動物—社會與歷史」軸線上,以賽鴿及賽鴿文化為母題的創作。李立中為這一系列創作實踐設立了明確的敘事框架,以台灣賽鴿史/台灣近代史的一種書寫為意圖,他所架構出的「台灣粉鳥三部曲」,橫跨從台灣殖民流動的十七世紀、賽鴿(傳書鳩)引進台灣的日治時期、直至國民政府來台後這樣三個時期。其中首部曲為2019年曾獲高雄獎優選的「竹篙山戰役與紅腳笭」計劃;去年參加臺灣美術雙年展的作品隸屬第二部「台灣空戰記事」,而由以目前正在紅野畫廊展出的「夜間飛行」為此部之終章,朝向下一階段、將作為第三部的「半山傳奇」延伸。

在李立中這些年來的這些作品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觀察他如何完成從歷史與文化議題到美學創造之前的轉化過程。一方面,賽鴿及其生物習性、文化身份之特質,是其個人化的情感投射之所;另一方面,也成為包羅萬象的複合型創作中觀看與研究的對象。李立中的作品形態遊走於這樣兩類截然不同又互相交錯的視角間,又可區分出史料文獻與遊走於虛構與紀實之間的敘事兩種主要路徑。大量鴿子主觀視角的影像畫面,滿載著藝術家與之並肩而觀的渴求與投射;而李立中對於史料與虛構兩者互相滲透的巧妙部署,也是觀看其作品審美經驗中饒富趣味的部分,偽造、篩選、拼接的文獻,與類似地在再現中經過重重轉化的動態與靜態影像,彼此之間不斷撞擊著關於真實與虛構莫須有的界限。

此次計劃取名自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夜間飛行』,也是李立中「台灣粉鳥三部曲」迄今頗具浪漫色彩的一章。同名錄像作品是他第一次嘗試讓鴿子拍下飛行夜景,晦暗模糊的畫面正中吐露著與聖修伯里小說彷彿同呼吸的字句。棕版顯影的攝影系列「軍鴿報告書-飛雁新村」與紙本手繪「鴿子」系列分別代表鴿子所見與所見之鴿,前者模擬軍鴿所蒐集的一系列影像「情報」,後者延續李立中其所飼養、訓練的這群鴿子中的不同個體不厭其煩記錄下的日常圖文點滴,鉅細靡遺感的背後,是藝術家與鴿子之間不斷轉換身份、五感而試圖去透露的生命境況。

以攝影為最初創作媒介的李立中,在逐年展開的「台灣粉鳥三部曲」這樣龐大的計劃中,展現出某種樸實而不失準確性的控制力,除了一些再現式的裝置外,幾乎未見大型作品,除卻動態影像,他偏好以看似簡單的小幅攝影、手繪乃至書寫,再透過數量、絮絮叨叨般建構出自己與鴿子們之間同時關乎個體與群體的對話記錄,再一齊指向一種從未被書寫過的歷史。即便有著被歷史遺忘或曲解的委屈,卻同樣充盈著開拓未知的興奮。

 
 

 

文章提供 / 今藝術投資347期八月號
Courtesy of Artco Monthly & Investment Issue 347 August

 

© Lee Lichung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